
车间老员工朱师傅,那可是一把好手,当技师已经好多年了,没有他解决不了的设备问题。朱师傅性格比较古怪,自尊心强,别人主动对他好,他能掏心掏肺;你若不尊敬他,他绝对不会对你客气。独来独往惯了,也乐得清净安然。
春节的时候,二车间的技术员小刘,拎着好酒好烟上门给朱师傅拜年。朱师傅很奇怪,除了几个老乡和老哥们,一般没人给他送礼的。
小刘是来向朱师傅拜师的。大家都知道朱师傅很长时间不收徒弟了,早就心寒了。朱师傅带了几个徒弟,他们出徒后混得很好,没有知恩图报的,现在连门都不上了。
小刘对朱师傅说,您的手艺千万不能失传,一定要传承下来,尽管智能时代已经来了,但老手艺、老技术永远不会过时。您收我为徒,让我跟您学绝活吧。
小刘诚恳的态度打动了朱师傅。经过老板审批,小刘从二车间调整到一车间,给朱师傅当助手,结成了“师徒对子”。
小刘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,嘴甜腿快手勤,每天提前十分钟到岗,先给师傅刷茶叶缸子、沏满好茶。休息时,小刘常备两盒烟,见朱师傅累了,就师傅点上好烟,自己抽那盒的便宜烟。
朱师傅就是那种“别人对他好一分、他恨不能回三分”的人。朱师傅考虑到自己快退休了,担心自己的绝活失传,但他不愿意教给其他年轻人,那些人“鬼点子”太多,只想占便宜不想付出,早被他看穿了。
朱师傅正好遇到“好徒弟”小刘,每天给他端茶递烟,颇有好感,于是手把手地教他“绝活”。小刘当过车间技术员,善于把专业技术与朱师傅的“祖传土方子”结合,技术水平突飞猛进。
前不久,公司成立技术创新部,要公开竞聘经理,负责技术改造升级工作,待遇非常优厚。朱师傅心动了,觉得自己有技术有能力,非常适合这个职位,就想参加公开竞聘。
竞聘那天,朱师傅来到现场抽签,发现小刘也在那里,开始以为小刘是来给自己捧场的。有人终于告诉他了真相。
有位老师傅悄悄告诉他:你带的徒弟小刘不是什么善茬。他是老板的亲侄子,跟你学到了本事。厂长就专门成立这个技术创新部,就是给他量身定制的职位。
朱师傅呆若木鸡!原来小刘拜师学艺,就是为了学走绝活,将来取代朱师傅,当上这个技术部经理。
朱师傅浑身冰凉,感觉自己喝的那些热茶、抽的那些香烟,都开始反胃起来。自己傻傻地被人利用了半年,到头来还要当人家的垫脚石,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。
朱师傅心想,自己还傻傻地报名竞聘呢!原来老板早就内定小刘了,这让自己的老脸往哪搁呀!这是老板和侄子联合起来做局,故意逼我辞职啊!想到这里,朱师傅脸色铁青,愤怒辞职,扭头回家了。
晚上,朱师傅正在生闷气,老板和小刘敲开了家门。老板说:成立技术创新部,让小刘当经理,并不是对您过河拆桥、卸磨杀驴,而是想把您的传统工艺与创新技术结合起来,为公司的技术升级打开局面。
朱师傅看老板把话说的这么漂亮,对自己没什么好处,用鼻子“哼”了一声,表示对老板的漂亮话不屑一顾。老板知道朱师傅的心思,继续解释道:小刘年轻有活力,更适合当经理;朱师傅您年龄大了,更适合当专家,就不要那么累了。
老板说完,递给朱师傅一个信封。朱师傅打开一看,上面写着“专家顾问聘书,年薪30万”,当场愣住了,不知道说什么好!
PS: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古训:教会徒弟饿死师傅。古代尚且如此,现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过犹不及。现在的“徒弟”,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,一个人有三个心眼,学会技术后,恨不能乱拳打死老师傅,早日取代上位。
所以,现在的老师傅都不愿意带徒弟了,自己没有任何好处,还存在被徒弟踢出局的风险。师带徒,是企业的优良传统。这位老板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,尊重老师傅的经验,推崇现代管理的理念,把两者嫁接起来,就能起到“1+1大于2”的效应。
